馬可福音

導讀
11 Banner
作者
馬可。馬可並不是耶穌的十二門徒,他曾跟隨保羅和巴拿巴去宣教(徒十三章)。他是彼得的傳譯員,所以當彼得向其他信徒教導耶穌的事蹟及教訓時,馬可會小心記下,他是按彼得的記憶而記下有關耶穌的生平和事蹟。

寫作對象及時間
成書年期及對象:普遍認為,馬可福音是四福音中成書最早的書卷,是寫於公元後70年之前,因為書中仍然以預言的方式描述耶路撒冷的聖殿將會被毁(聖殿於公元後70年被毁)。對象是寫給羅馬的教會。
主題-「門徒的代價:受苦的十字架」
馬可福音全書雖然只有十六章,但由第八章就開始預言耶穌的受難及受死,全書用了大約一半篇幅來描述耶穌是如何受苦。馬可福音強調若門徒要跟從主耶穌,也要和耶穌一同走上這條背起十字架的道路(可8:34)。另外馬可福音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整卷書中耶穌的門徒都是十分不濟的,他們常常不明白耶穌是誰(可6:52,9:32),對耶穌的身份和行為感到十分懼怕(可4:41,6:50),甚至在耶穌復活後也描寫門徒十分害怕,甚麼也沒有告訴人作為全書的結束(可16:8)。馬可福音要提醒當時教會的信徒,要跟隨主耶穌,必須明白要付上甚麼代價,就是要效法耶穌的受苦,有受逼迫和受難的準備。

耶穌的形象-「受苦的僕人」
馬可福音被稱為「行動的福音」,書中記載了耶穌所行的許多事蹟。耶穌以「受苦的僕人」的形象在書中出現,祂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可10:45),所以馬可福音在文學手法上刻意編排,例如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來寫耶穌最後一星期在耶路撒冷所發生的事,另外又多次使用「隨即」和「立刻」等的字眼,是要將耶穌描寫成非常忙碌、在很短時間內要做好多事的人,強調祂是「受苦的僕人」的形象。
分段
馬可福音的分段方法並不明顯,大約可分為以下三部份:
1) 起頭-耶穌在加利利的佈道工作(可1:1-8:21)
2) 中段-耶穌三次預言受難(可8:22-10:52)
3) 尾聲-最後在耶路撒冷受難的一星期(可11:1-16:8)


send  view_list